首頁 >政協文史

中國民主首義將軍——武昌起義志士竇秉鈞紀實

2014-09-15 21:48:03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竇登洪


        辛亥百年,我像其他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一樣深情緬懷我的祖父竇秉鈞將軍。他曾以飽滿的革命激情和不怕犧牲的堅定意志,第一時間毅然響應起義,并組織和指揮了陸軍特別小學堂數千名的正兵學員及時投身到武昌起義的洪流之中。

    不怕殺頭  身先士卒  投身革命

    在那槍炮之聲驟然四起、火光沖天之際,城內陸軍特別小學堂的正兵學員們不約而同地向練兵教場上聚集著。這時,一魁梧身軀挺身而出,數步登上操場指揮臺。學員們一看,是他們熟悉的提調兼戰(zhàn)術教官竇秉鈞。只見他頭上沒了長辮,戎裝的衣袖上纏了一條白布帶,其左手緊握刀鞘,右手拔出指揮刀,面向數千名聚合學員發(fā)布出一系列的命令……學員們聽后便立即分頭緊張活動起來。不到一頓飯工夫,只見一隊隊頭剪發(fā)辮、臂纏白袖帶的學員們面對指揮臺整齊列隊,凝神注目于臺上的提調教官。接受完指示的士兵學員們以跑步式迅速分赴各自被派駐的方位、地點,立即投身到起義部隊:有的上蛇山加入到起義的炮隊,有的趕赴楚望臺加入工程營強占軍械庫,有的分布于各街區(qū)維護社會秩序……因該學堂日常孕育的革命氛圍以及學員們具備的軍事素質,所以在倉促間能形成強大的戰(zhàn)斗力。隨著革命深入發(fā)展,學員士兵還發(fā)起組織“陸軍特別同學后盾軍”。


從士兵到將軍


    選派留洋,歸國任教,提調操練六千正兵
    竇秉鈞(1878—1957)出身寒微。16歲投入湖北護軍右哨當兵,后升任什長(什長,清軍職,即新制排長。)。其身高1米80,體魄魁梧高大、膂力過人。善武技精搏擊,十數人難近其身。1901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他赴日本留學士官學校,先學習兩年警官,后學習四年專業(yè)陸軍。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組建同盟會時,他即加入了該組織。1907年畢業(yè)回國授協軍校銜并派湖北督練公所任考功課課員。1909年調任陸軍特別小學堂提調兼戰(zhàn)術教官。該學堂門口有張之洞親撰門聯:“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說禮樂而敦詩書?!彼H訂校規(guī)有“選各營正兵六千人到堂學習;一日在堂上學,一日在本營操練。”親訂入學標準中有“文理清通”的規(guī)定。因廢除了科舉仕途,故進堂學習的秀才和飽學之士很多,更不乏革命志士。這些來自各標各營的士兵,白天一面學習掌握新式的軍事操作技術,一面私下交流革命信息,晚上又傳播到各自部隊中去。因此,該學堂已成為宣傳、組織和培養(yǎng)民主革命新式軍人的基地。竇秉鈞留洋六載,但為人謙和低調,作風成穩(wěn)敦厚,重義輕財。所以由其提調組織士兵學員們投身革命時,他們無不欣然受命令行禁止。

    軍政府成立,公推新兵營協統,任軍令部顧問
    10月11日黎明,竇秉鈞和經過通宵達旦激戰(zhàn)的各方面負責人按照原定計劃先后趕到咨議局以成立“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此時,起義軍因一夜激戰(zhàn)死傷,所剩無幾,有些士兵在戰(zhàn)時多升為官長,造成部隊隸屬混亂,當場統計城內軍人不足一協,故當務之急是立即完備軍事建制,擴充兵源。下午,都督府召開軍事會議,經民主公推和公議后形成決議:一、從速廣招新兵五個協加緊訓練。二、組成的新軍以熊秉坤、張廷輔、楊載雄、竇秉鈞、夏占奎分任協統。擴充兵源就近于武漢招募,因民眾投軍極踴躍,五天便招滿。10月15日軍令部成立,竇秉鈞即被民主公推任該部顧問以加強軍事機構的運作。次日黎明,他身著革命軍戎裝、馬靴,統帶新兵營訓練新兵,至閱馬場步伐整肅地列隊接受鄂軍大都督的閱兵。

    陽夏戰(zhàn)爭
    同年10月28日,黃興、宋教仁等一行人離滬赴漢介入武昌事,行使戰(zhàn)時總司令職權并即臨陣指揮漢口保衛(wèi)戰(zhàn)。11月1日漢口失陷退守漢陽、武昌。11月5日黃興決計反攻漢口,爭奪戰(zhàn)進行三天后又敗,于11月17日退守漢陽。11月19日清軍向漢陽緊逼,漢陽保衛(wèi)戰(zhàn)開始。戰(zhàn)時副參謀長吳兆麟建議從武昌一側進攻漢口則漢陽之??山?。黎元洪即令“我軍以陸海軍并進,由青山渡口先占領諶家磯然后向劉家廟滿軍施行攻擊”,陸軍主力由步兵、工兵組成,并令第三協協統成炳榮率領。海軍由“海琛”、“?;I”兩艦組成,令湯薌銘司令率領。11月22至24日,因成炳榮貪生怕死貽誤戰(zhàn)機,將一次絕佳的戰(zhàn)役搞砸了。偷襲失敗后,成炳榮旋即被軍政府撤職,并民主公推已具協統資格的竇秉鈞出任第三協協統以保衛(wèi)首義之都武昌城。11月27日清軍攻占漢陽。黃興回武昌后黎元洪召集軍事會議,到會者六百余人。首先由黃興報告漢陽保衛(wèi)戰(zhàn)戰(zhàn)敗經過和原因,其建議棄武昌以取南京再圖恢復。黎元洪、孫武即表贊同。正當此時,剛從日本留學海軍歸國的范騰霄高聲立陳不能放棄武昌的道理和可守之道,語音未落立即博得絕大多數首義武官們的熱烈響應。緊接著張振武拔刀而起,怒喝:“有敢再言放棄武昌者斬!”竇秉鈞是站在捍衛(wèi)革命之都武昌的首義將士們一邊的。

    高舉義旗,捍衛(wèi)武昌城
    漢陽失守后,清軍的大炮列陣排布于漢陽、漢口沿江一帶,并晝夜猛烈轟擊武昌,尤其是龜山上的炮隊居高臨下,可直接轟擊蛇山腳下的革命軍政府。霎時間武昌城上下秩序大亂。就在這狂瀾傾倒危城之際,竇秉鈞和武昌首義將士們全力以赴積極組織和展開了武昌保衛(wèi)戰(zhàn)。在戰(zhàn)時總司令離漢去滬當晚,公推蔣翊武任“護理總司令”,吳兆麟任“護理參謀長”,姚金鏞副之,竇秉鈞和各專職將領則分區(qū)沿江布防。11月28日,都督府再次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設戰(zhàn)時司令部于洪山寶通寺,并沿江劃分三戰(zhàn)區(qū),以專責任首義將領”,第一戰(zhàn)區(qū)由青山至大堤口,戰(zhàn)區(qū)司令官竇秉鈞;第二戰(zhàn)區(qū)由大堤口至鲇魚套,戰(zhàn)區(qū)司令官何錫藩;第三戰(zhàn)區(qū)由鲇魚套至金口,戰(zhàn)區(qū)司令官張廷輔。此時鎮(zhèn)改師,故竇、何、張即改任師長。11月29日晚9時,武昌首義將士們齊集洪山寶通寺,正式成立戰(zhàn)時總司令部,當天進行了檢閱。第一戰(zhàn)區(qū)寬闊,接敵陣線長。竇秉鈞臨危受命,故其親率所部三個步兵協統及馬、炮隊統領,冒著清軍的日夜狂轟濫炸,沿江仔細踏勘布置分兵駐馬布炮列陣、筑構工事,指揮革命官兵,依次迅速進占陣地并立即開炮,猛烈向清軍反擊,清軍炮火遭到強有力的壓制。


待人忠誠  儉德可風


    竇秉鈞十分珍視團結,他十分欣賞熊秉坤、楊載雄、蔡濟民、張難先、劉靜庵、吳兆麟、蔣翊武、季雨霖等同仁。熊、楊是其所轄第五、第六兩協統領,雖然他們原在軍中僅為正目(正目,即新制班長,又稱“棚頭”。),但他們在戰(zhàn)斗中作戰(zhàn)機智勇猛、身先士卒。季雨霖和張難先等招討安、襄、鄖、荊等各地時,盤活了湖北各地的革命運動。他們發(fā)起建立了“科學補習所”,策劃革命的種種正確謀略,同時還下營當兵,到士兵群眾中去傳播革命的理念。蔡濟民、吳兆麟于武昌起義群龍無首、士兵惶恐無助之際,以大義挑大梁,處變不驚。竇秉鈞特別注重廉潔奉公,他潔身自好,不奢華、不黨爭。其娶妻一,感情甚篤。妻亡故后則再未續(xù)弦。熊秉坤曾說:“此老忠誠,令人生敬愛心?!庇终f:“統制一生不著綢緞,儉德可風?!?/P>


李先念同志的親切接見


    1950年10月10日,祖父竇秉鈞接到李先念、聶洪鈞、熊晉槐、王任重等高層領導的紅請柬。下午5點整到武昌張公祠,持柬簽到者近八十人。省政府主持會議的同志請辛亥老人暢談辛亥首義的經過,省政府領導聶洪鈞作了總結發(fā)言,論述了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偉大意義。次年10月10日,李先念主席走到四十位首義同志中間向全體與會者敬酒。1951年,竇秉鈞出任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員會研究員。1953年被聘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1956年曾受朱峙三先生函約參與撰寫《辛亥革命回憶錄》活動。(此篇為胡香生先生協助組稿,轉自《湖北文史》總第九十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