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成 朱慧文
2006年5月9日。武漢。湖北省防汛工作會議。湖北省政府副省長劉友凡高度評價:“利用手機短信開展防汛減災服務,及時發(fā)布突發(fā)性災害天氣警報信息,定時定點向社會公眾或特定人群、單位發(fā)布預警信息,是省氣象局開展的一項公共服務,收到良好效果,要總結經驗,完善辦法,形成機制,發(fā)揮巨大作用”。
省領導的稱贊,是對全省氣象干部職工致力于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其中,也有對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正研究員級高工、原省氣象局局長劉志澄的肯定。劉志澄多次深入災區(qū),反復與氣象專家研究,提出了《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預警工作的建議》的提案,這件提案在推動全省氣象災害防御,促進湖北防災抗災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痛定思痛
2005年8月14日至21日,鄂西北十堰市持續(xù)遭遇強降雨襲擊,截至2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89.0毫米,是歷史同期平均降水量的5倍;房縣280毫米,是歷史同期6.7倍;房縣大木水文站10天的累計雨量為401.7毫米,更為歷史罕見。這是十堰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持續(xù)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累計雨量最大的一次暴雨過程。歷史往往驚人相似:記憶猶新的“75·8”特大暴雨,也是臺風登陸造成暴雨,降水也有近400毫米,降雨最多的地方也是在丹江口、房縣和竹山縣一帶。那次暴雨,十堰地區(qū)共死亡248人,沖毀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33座,沖毀大小堰塘2900座。而此次暴雨,十堰市因災死亡28人,失蹤7人……
2005年的夏天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季節(jié),但是對于所有經歷過那個夏天,在鄂西北與洪水、冰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大型氣象、地質災害鏖戰(zhàn)的人,卻難以忘懷。2005年長江中下游進入汛期以后,尤其是7-8月份,地處鄂西北的襄樊市、十堰市接二連三的遭受到暴雨的襲擊,除系統(tǒng)性強降水外,還多次出現當地人稱為“砣子雨”的局地性大暴雨。兩市降水異常偏多給當地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直接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不僅如此,十堰市還出現強對流天氣,丹江口市盛夏突降冰雹,襄樊市、保康縣發(fā)生92起較大地質災害,房縣166條河流洪水暴漲……這些自然災害導致了可怕的后果:成批的房屋倒塌、數千畝良田淹沒、大量的公共設施被毀、一些人員傷亡,并且導致公路、鐵路、供電和通信一度中斷,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身為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的劉志澄深切感受到自然災害尤其是氣象災害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深深感到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的責任巨大。懷著為湖北省發(fā)展經濟、保障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的崇高使命,他帶著兩名助手來到了鄂西北。
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雖然及時而準確的天氣預報信息和各級領導的正確決策已經將洪水、地質災害的損失減少到最小,但洪水剛剛肆虐過的鄂西北災區(qū)仍是一片慘烈:洪水中漂浮著牲畜、家禽的尸體,靜悄悄的村莊只剩斷瓦殘垣,土壤肥沃的良田里只在水淺的地方隱隱顯出即將成熟的青黃而飽滿的稻穗尖。
眼前的這一切使劉志澄受到了極大震撼。1998、1999年的大洪水和2000、2001年的大旱災,他都親身經歷,但那是全長江流域和湖北全省的災害,容易引起全體民眾的高度關注。而鄂西北素以旱包子著稱,暴雨災害尤其是突發(fā)性、局地性暴雨往往容易為人忽視。
如何總結鄂西北氣象災害預警防范工作的經驗教訓,為全省抗災氣象服務工作提供借鑒?劉志澄和助手們決定深入鄂西北各縣市,進行詳細調研。為了不遺漏當時各種氣象、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實際情況,獲得第一手的完整資料,他們白天奔走于受災現場和氣象站點,晚上回來還要整理核對歸類搜集來的各種信息。有時候道路因洪水破壞不能通行,他們就冒著雷雨踏著泥濘小路步行去目的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奔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了2005年襄樊、十堰等地汛期氣象服務情況的實地調查資料。他寫就的《2005年鄂西北汛期氣象服務中的問題和思考》一文,先后在《氣象內參》和《湖北氣象》2006年第一期上刊登。文章分析了汛期氣象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四點對策,包括樹立正確的防汛工作指導思想、做好局地中小尺度甚至微尺度災害性天氣監(jiān)測預警工作、改善災害信息傳遞形式、加快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系統(tǒng)建設。
奮筆疾書
解剖麻雀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和推動整體工作。鄂西北的個案讓劉志澄思想走得更遠:在全球氣候持續(xù)變暖的大背景下,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頻率、影響范圍與危害程度均在增長,而諸如環(huán)境污染、安全生產等人為災害也對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了威脅。天災、人禍無疑成為影響社會發(fā)展的不和諧因素。因此,防災減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基礎性工程。作為一名在氣象戰(zhàn)線上奮斗多年的政協(xié)委員,他在認真地思考:全省災害防御究竟如何用好氣象預警信息?從全省來看,究竟怎樣加強災害預警工作?他想得更多的是在防御大范圍氣象災害的同時,如何更好地應對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造成的突發(fā)性、局地性氣象災害?如何在災害性天氣來臨之前更快地做好精準的預報并及時地開展服務?如何將災害性天氣的防御體系尤其是應急系統(tǒng)建立完善,把災害天氣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為整個湖北省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協(xié)委員參政議政的使命感,推動他繼續(xù)深入思考。他組織一批資深氣象專家緊密結合湖北實際,對全省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作系統(tǒng)研究。2005年9月25日,他安排湖北省氣象學會專家鄭啟松、劉敏在全面研究湖北省近10多年氣象災害歷史基礎上,以專家建議方式向省政府提交了《關于加強和完善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建設的建議》。建議在制定我省“十一五”規(guī)劃中,把完善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納入全省防御系統(tǒng)的建設;氣象、水利、國土等多部門合作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字化災害區(qū)劃圖,提高氣象災害預警報精確度;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只有快速準確地分發(fā)到社會各界,并得到有效應用,才能更好地取得防災減災效益,建議政府加強包括氣象災害在內的全省災害防御系統(tǒng)建設,建立統(tǒng)一領導分工協(xié)調的災害預警管理機制,加強災害預警和防御的綜合立法,提高全民災害防御意識。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2006年1月15日,劉志澄在湖北省政協(xié)九屆四次會議期間,奮筆疾書,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預警工作的建議》的提案。
劉志澄在提案中分析了湖北的省情和防災減災的現狀,強調加強自然災害的預警工作和應急管理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大事。首先,劉志澄針對當前國內國際的重大自然災害進行認真分析,認為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具有較大的相關性,所以需要對氣象監(jiān)測信息、水文監(jiān)測信息、地質監(jiān)測信息、環(huán)境監(jiān)測信息等進行整合。建議政府牽頭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提高自然災害的預警水平。其次,面對電子媒體的普及要廣泛利用各類媒體,做好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的發(fā)布。劉志澄認為讓公眾在第一時間知曉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對于減輕災害損失、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他還指出我國目前能夠接受氣象信息的手機用戶有3100萬,而我省只有50萬,建議政府應做好手機發(fā)布災害預警有關協(xié)調工作。最后,建議加快制定災害預警和應急系統(tǒng)的管理法規(guī),將災害預警和應急管理納入法制軌道,理順防災減災相關部門關系,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體現科學防災、綜合減災和以人為本、關注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思想。
初見成效
這件提案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重視。2006年7月31日,承辦提案的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向劉志澄委員作了答復。答復開門見山,評價極高:“您提出的加強災害預警工作的建議很好,對于我們防災減災,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很有幫助,也是目前我省正在重點考慮及著手解決的問題?!睆秃€提出了具體的落實辦法。
一是湖北省應急平臺建設已納入電子政務建設的五大系列之一,將依托政務資源網與專項業(yè)務網,整合公安、衛(wèi)生、人防、防汛等專業(yè)信息系統(tǒng)資源,形成統(tǒng)一、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網,并逐步推進“110”、“119”、“122”三臺合一。全省將在2007年前完成應急指揮場所和基礎支撐系統(tǒng)建設,初步完成綜合應用系統(tǒng)建設和信息資源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提高自然災害預警水平。
二是《湖北省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規(guī)定預警級別及發(fā)布形式,以保證在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預警公告以后,突發(fā)公共事件可能發(fā)生地的所有單位及時向廣大群眾傳遞預警信息。此外,省氣象局與湖北移動公司、湖北聯通公司及省電信公司合作,初步建立了“湖北公眾氣象災害預警短信信息服務系統(tǒng)”。
三是“一案三制”(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體制、機制、法制)建設是應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近年來,湖北省政府進一步加強了應急管理的制度建設,除編制《湖北省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各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等外,還準備制定應急管理的相關法規(guī)和制度。
2006年,省政府成立了應急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湖北省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23個專項應急預案,責成有關部門著手制定《“十一五”期間全省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guī)劃》,各有關部門正圍繞“夯實基礎、完善網絡、細化方案、健全制度”的目標和任務,全面推進應急管理工作。2007年1月10日,在省政協(xié)九屆二十六次常委會上,省政府秘書長段輪一在作《關于省政協(xié)九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辦理工作情況的通報》時說:科學發(fā)展觀要求政府著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劉志澄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預警工作的建議》的提案,對省政府制定應急管理預案很有幫助。
雖然《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預警工作的建議》的提案,在實踐中受到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注,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劉志澄委員并未就此停步。他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明確提出:“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因此,他表示今后要進一步認識氣候變化與防災減災的關系,認識防災減災工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戰(zhàn)略定位,進一步把握抗御自然災害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內在必然聯系,時刻把百姓防災減災放在心上,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關注防災減災工作。目前,劉志澄正在深入調研,著手起草一件新的提案,力爭更好地為加強自然災害防御工作建言獻策。
(撰稿人::湖北省氣象影視中心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